94殊勝莊嚴的雲集

    来自真佛百科
    这是此页面的已核准修订,也是最新修订。
    94殊勝莊嚴的雲集
    封面 94zh.jpg
    文集冊數 94
    書名 94殊勝莊嚴的雲集
    副題 清淨明誨
    英文書名
    文學體裁 散文
    著作類型 文集
    頁數 219
    篇數 44
    真佛般若藏電子書 繁體中文
    上一部作品 93西雅圖的冬雨
    下一部作品 95盧勝彥的金句
    系列叢書 70蓮花放光, 82蓮華大光明, 87神秘的五彩繽紛, 106真佛的心燈


    94殊勝莊嚴的雲集
    作者 盧勝彥
    語言 繁體中文
    翻譯版本 簡體中文
    出版地 臺灣
    出版機構 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大燈文化, 青山
    出版日期 1991/6
    媒介 紙本, 電子, 有聲
    有聲書 華語


    OCLC 39787688
    DOI
    杜威分類法
    LC分類法
    Wikidata
    94殊勝莊嚴的雲集
    主題 放光照片
    子主題 放光照片
    文章體裁 散文
    關鍵詞
    讀者 真佛行者, 一般讀者
    佛學級別 1
    修行級別 0


    內容簡介:

    宣傳視頻:

    序: 殊勝莊嚴的雲集(自序)

    繼「蓮花放光」、「蓮華大光明」、「神秘的五彩繽紛」之後,這本「殊勝莊嚴的雲集」應該是放光照片集子的第四本。同時「殊勝莊嚴的雲集」,是我寫作的第「九十四」本文集。

    就在最近一年,我收到幾千張放光照片,是全世界各地的弟子寄來給我的,我鑑定之後,便放在抽屜裏,這一放,全滿了出來。

    我原先想,放光照片的集子,有三本已經很夠了,不想重複太多。但,放光照片源源不絕的湧至。這源源不絕的照片,有些光暈美的如詩如畫,有的身心統一放射光明,有的守護神七彩放光,有的光海翱翔,美下勝收。......

    我覺得,放置書桌,不發表出來,甚覺可惜。

    常智和尚說:

    「師尊應該再出一本放光照片集!」

    我說:

    「太多了,不好吧!」

    「放光照片是神秘的一種力量,很容易讓讀者一下子感受到證明,獲得了普遍的肯定,放光照片要愈多愈好。」常智和尚又說:「尤其師尊寫的放光照片集子,每一張放光照片,均有一篇文字解說,一圖一文,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放光照片集子,很有意義。」


    另外,有很多弟子來信,如此說:

    有很多不信神佛的人,千方百計勸其皈依佛門,毫無功效。

    放一本「放光照片集子」的書給他。

    他偶一翻書,看見種種奇異放光的現象,心理上的感受就產生了好奇。

    「是假的,偽造的,但又不像是。......」

    「是真的,又如何詮釋這些放光的由來?」

    於是,有很多讀者是由「放光照片」集子的好奇而來皈依「真佛」。

    「放光照片」事實上透露了一點進入「密教之門」的法力境界,也告訴讀者,境界實有,歷程實有,光明淨土實有,本體的寧靜實有,光明勝境的出現也是實實在在的有。


    我有一回禪定。

    先全身放鬆,雙掌合十,端坐閉目,調定呼吸。

    突覺眼前有鮮紅的太陽光。(大日光明)

    大日光明一條條的金線,進進出出我的八萬四千個毛細孔之中,使自己全身充滿光明。

    突然我隨心而融入大日。

    大日在我身中,我身在大日之中。

    二者無分別。


    這正是:

    意存大日心至誠。山河大地在心中。

    互相融入大放光。隨心任運顯神通。

    禪定境界寬無量。智慧原從此中生。

    真佛密法三摩地。光光相照法界身。


    在光明境界之中,有蓮花由遠而近,緩緩飄來,金光焰焰,清香陣陣,於是我乘大白蓮花,頃刻十方。我完完全全的明心見性,得無上菩提的大智慧,完全的自在如意,此時神通任運,十方洞開而清晰,不但「人天合一」,也「佛我合一」。

    在「最高的放光境界」之中,如同釋迦牟尼佛說的──

    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

    視金玉之寶──如瓦礫。

    視絲綢之服──如敝帛。

    視大千世界──如一訶子。

    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

    視方便門──如化寶聚。

    視無上乘──如夢金帛。

    視佛道──如眼前華。

    視禪定──如須彌柱。

    視涅槃──如晝夕寤。

    視倒正──如六龍舞。

    視平等──如一真地。

    視興化──如四時木。

    思之,思之,頃刻開悟。


    一九九一年六月.蓮生活佛盧勝彥于美國華盛頓州雷門市真佛密苑


    目錄:

    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