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對話的玄機

    出自真佛百科
    這是此頁批准,以及是最近的修訂。
    224對話的玄機
    封面 224zh.jpg
    文集冊數 224
    書名 224對話的玄機
    副題 重讀五燈會元之十二
    英文書名 Zen in Dialogue
    文學體裁 散文
    著作類型 文集
    頁數 215
    篇數 49
    真佛般若藏電子書 繁體中文
    上一部作品 223無上殊勝的感應
    下一部作品 225神算有夠準
    系列叢書 184給你點上心燈, 188送你一盞明燈, 192天下第一精彩, 195拾古人的牙慧, 199風來波浪起, 203孤影的對話, 207拈花手的秘密, 211一支箭射向蒼天, 215智慧大放送, 217海灘上的腳印, 221與開悟共舞


    224對話的玄機
    作者 盧勝彥
    語言 繁體中文
    翻譯版本 簡體中文
    出版地 臺灣
    出版機構 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大燈文化
    出版日期 2011/11
    媒介 紙本, 電子, 有聲
    有聲書 華語
    ISBN 9789866564727
    OCLC 796385211
    DOI
    杜威分類法
    LC分類法
    Wikidata
    224對話的玄機
    主題 禪修公案
    子主題 五燈會元
    文章體裁 散文
    關鍵詞 五燈會元
    讀者 修行者, 真佛行者, 學佛者
    佛學級別 3
    修行級別 3


    內容簡介: 有一位僧人到了寺院,便把桐峰庵主抓住。 桐峰庵主大叫:「殺人了!殺人了!」 僧人手放開,說:「叫什麼叫?」 桐峰庵主答:「誰在叫。」 僧人便「喝」,桐峰庵主便「打」。 僧人出寺院回首說:「且等一等,且等一等。」 桐峰庵主則哈哈哈大笑。

    這是一則在《五燈會元》中的行動劇,您看得懂劇中的古德禪師們在演什麼嗎?

    輕鬆閱讀~從笑話的禪機中

    看懂「五燈會元」行動劇「蓮生活佛重讀五燈會元」系列,自推出以來,便深受重視,有些讀者因為閱讀系列作品得到點撥而有所啟發。不過,相信大部分的人,對這些禪師們看似無厘頭的行動劇,還是一頭霧水,為什麼一喝一答間就能開悟?為什麼一聲拄杖頓地就是明心見性?因此在這次《對話的玄機》,活佛在每篇文章中,均用了一則小笑話來做對比,讀著讀著,非但對禪師的行動劇更能有所體悟,還會赫然發現原來笑話中,也能深富著禪機啊!

    激發您的思維!在「懂」與「不懂」之間~ 我寫「重讀五燈會元」,遊走於「懂」及「不懂」之間,盼望讀者有一個思維的空間,由這些思維,終至開悟,一悟永悟。 ~蓮生活佛盧勝彥

    《對話的玄機》已是蓮生活佛「重讀五燈會元」第十二冊的作品,在活佛精闢又不淪於窠臼的淺白解析下,每篇讀來總有淡淡餘味、發人省思。我們都知道先人的智慧,總藏於古籍中,然而要如何從過去千卷、萬卷的歷史長河中,淘出開悟人生的金,相信只要翻開《對話的玄機》,必定不會令您失望!

    宣傳視頻:

    序: 再也不會有「那個」,是絕對,而非相對。有了「這個」,千秋萬歲,也不能移,因為是絕對的絕對。)


    由於「重讀五燈會元」,揭示了禪師對話的真實內涵,而探討的話題始終圍繞「這個」而展開,它的出版,立即在世界各地流傳,並且廣為傳閱,自然引起了宗教或哲學的極大震動。


    我寫書,語言盡量樸素,對話只是基於事實去進行。

    不情緒。

    無宗派。

    沒門戶。

    不管是禪、淨、密、律……,有功夫、無功夫,均可閱讀。

    我「悟了」之後,當然即刻明白,古今法師、諸山長老、大師、禪師、上人,一些觀念上的基本偏差,但,諸法因緣而生,眾生隨緣而悟。我只是略略指點,事實上,該說的已經說了,我不太想在這方面,都有所表態。


    我只想說:

    「該開悟的,遲早都會開悟。而不該開悟的,就讓他糊塗吧!」


    祝:

    開悟!, 對話的玄機(序)

    這本書是「重讀五燈會元之十二」,書名是《對話的玄機》,我也坦言,自從「佛慧」大開之後,對昔日讀過的《五燈會元》,全部能了知,而且明明白白。

    這正是「悟了」的現象。


    過去「迷濛」。

    今日「大開」。

    這也是我學佛至今,終於了悟「第一義」的經歷,如今,佛的「經續」在手,一看即明,從前學佛與今日學佛,大有天地之別。

    「悟了」就「悟了」。

    「未悟」就「未悟」。

    畢竟我是「實語」者,不必學別人躲躲藏藏,言詞閃爍,實際不然。


    我讀過一則笑話:

    一位美國人對一位中國人說:

    「你們中國人的杯子是木頭做的嗎?」

    中國人答:

    「不是。」

    美國人質問:

    「那為什麼中國字的杯子的杯是木字旁?」

    中國人急中生智:

    「我們中國人的杯字,明明白白的寫了,杯字的右邊不是寫了『不』嗎?也就是杯子不是木頭做的。」

    美國人:

    「……。」

    這雖是一則笑話,讀一讀,笑一笑,也就算了。但,其中也有一絲禪意,這全是觀點上的。


    我的「重讀五燈會元」並不是這樣的,而且我確實了知:

    「玄旨」。

    「第一義」。

    「了義」。

    「不二門」。

    「道」。

    我悟的,正是佛陀悟的。

    佛陀悟的,正是我悟的。

    (因為除了「這個」


    目錄:

    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