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对话的玄机

    来自真佛百科
    这是此页面的已核准修订,也是最新修订。
    224对话的玄机
    封面 224zh.jpg
    文集册数 224
    书名 224对话的玄机
    副题 重读五灯会元之十二
    英文书名 Zen in Dialogue
    文学体裁 散文
    著作类型 文集
    页数 215
    篇数 49
    真佛般若藏电子书 繁体中文
    上一部作品 223无上殊胜的感应
    下一部作品 225神算有够准
    系列丛书 184给你点上心灯, 188送你一盏明灯, 192天下第一精彩, 195拾古人的牙慧, 199风来波浪起, 203孤影的对话, 207拈花手的秘密, 211一支箭射向苍天, 215智慧大放送, 217海滩上的脚印, 221与开悟共舞


    224对话的玄机
    作者 卢胜彦
    语言 繁体中文
    翻译版本 简体中文
    出版地 台湾
    出版机构 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会, 大灯文化
    出版日期 2011/11
    媒介 纸本, 电子, 有声
    有声书 华语
    ISBN 9789866564727
    OCLC 796385211
    DOI
    杜威分类法
    LC分类法
    Wikidata
    224对话的玄机
    主题 禅修公案
    子主题 五灯会元
    文章体裁 散文
    关键词 五灯会元
    读者 修行者, 真佛行者, 学佛者
    佛学级别 3
    修行级别 3


    内容简介: 有一位僧人到了寺院,便把桐峰庵主抓住。 桐峰庵主大叫:“杀人了!杀人了!” 僧人手放开,说:“叫什么叫?” 桐峰庵主答:“谁在叫。” 僧人便“喝”,桐峰庵主便“打”。 僧人出寺院回首说:“且等一等,且等一等。” 桐峰庵主则哈哈哈大笑。

    这是一则在《五灯会元》中的行动剧,您看得懂剧中的古德禅师们在演什么吗?

    轻松阅读~从笑话的禅机中

    看懂“五灯会元”行动剧“莲生活佛重读五灯会元”系列,自推出以来,便深受重视,有些读者因为阅读系列作品得到点拨而有所启发。不过,相信大部分的人,对这些禅师们看似无厘头的行动剧,还是一头雾水,为什么一喝一答间就能开悟?为什么一声拄杖顿地就是明心见性?因此在这次《对话的玄机》,活佛在每篇文章中,均用了一则小笑话来做对比,读著读著,非但对禅师的行动剧更能有所体悟,还会赫然发现原来笑话中,也能深富著禅机啊!

    激发您的思维!在“懂”与“不懂”之间~ 我写“重读五灯会元”,游走于“懂”及“不懂”之间,盼望读者有一个思维的空间,由这些思维,终至开悟,一悟永悟。 ~莲生活佛卢胜彦

    《对话的玄机》已是莲生活佛“重读五灯会元”第十二册的作品,在活佛精辟又不沦于窠臼的浅白解析下,每篇读来总有淡淡余味、发人省思。我们都知道先人的智慧,总藏于古籍中,然而要如何从过去千卷、万卷的历史长河中,淘出开悟人生的金,相信只要翻开《对话的玄机》,必定不会令您失望!

    宣传视频:

    序: 再也不会有“那个”,是绝对,而非相对。有了“这个”,千秋万岁,也不能移,因为是绝对的绝对。)


    由于“重读五灯会元”,揭示了禅师对话的真实内涵,而探讨的话题始终围绕“这个”而展开,它的出版,立即在世界各地流传,并且广为传阅,自然引起了宗教或哲学的极大震动。


    我写书,语言尽量朴素,对话只是基于事实去进行。

    不情绪。

    无宗派。

    没门户。

    不管是禅、净、密、律……,有功夫、无功夫,均可阅读。

    我“悟了”之后,当然即刻明白,古今法师、诸山长老、大师、禅师、上人,一些观念上的基本偏差,但,诸法因缘而生,众生随缘而悟。我只是略略指点,事实上,该说的已经说了,我不太想在这方面,都有所表态。


    我只想说:

    “该开悟的,迟早都会开悟。而不该开悟的,就让他糊涂吧!”


    祝:

    开悟!, 对话的玄机(序)

    这本书是“重读五灯会元之十二”,书名是《对话的玄机》,我也坦言,自从“佛慧”大开之后,对昔日读过的《五灯会元》,全部能了知,而且明明白白。

    这正是“悟了”的现象。


    过去“迷濛”。

    今日“大开”。

    这也是我学佛至今,终于了悟“第一义”的经历,如今,佛的“经续”在手,一看即明,从前学佛与今日学佛,大有天地之别。

    “悟了”就“悟了”。

    “未悟”就“未悟”。

    毕竟我是“实语”者,不必学别人躲躲藏藏,言词闪烁,实际不然。


    我读过一则笑话:

    一位美国人对一位中国人说:

    “你们中国人的杯子是木头做的吗?”

    中国人答:

    “不是。”

    美国人质问:

    “那为什么中国字的杯子的杯是木字旁?”

    中国人急中生智:

    “我们中国人的杯字,明明白白的写了,杯字的右边不是写了‘不’吗?也就是杯子不是木头做的。”

    美国人:

    “……。”

    这虽是一则笑话,读一读,笑一笑,也就算了。但,其中也有一丝禅意,这全是观点上的。


    我的“重读五灯会元”并不是这样的,而且我确实了知:

    “玄旨”。

    “第一义”。

    “了义”。

    “不二门”。

    “道”。

    我悟的,正是佛陀悟的。

    佛陀悟的,正是我悟的。

    (因为除了“这个”


    目录: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