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天竺的白雲
121天竺的白雲 | |
---|---|
封面 | ![]() |
文集冊數 | 121 |
書名 | 121天竺的白雲 |
副題 | 智慧的花朵落入自在的心湖 |
英文書名 | Pilgrimage to India |
文學體裁 | 散文 |
著作類型 | 文集 |
頁數 | 255 |
篇數 | 31 |
真佛般若藏電子書 | 繁體中文 |
上一部作品 | 120佛王新境界 |
下一部作品 | 122密教奧義書 |
系列叢書 |
|
121天竺的白雲 | |
---|---|
作者 | 盧勝彥 |
語言 | 繁體中文 |
翻譯版本 | 簡體中文 |
出版地 | 臺灣 |
出版機構 | 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大燈文化, 大日 |
出版日期 | 1996/12 |
媒介 | 紙本, 電子, 有聲 |
有聲書 | 華語 |
ISBN | 9789867091772 |
OCLC | 849559224 |
DOI | |
杜威分類法 | |
LC分類法 | |
Wikidata |
121天竺的白雲 | |
---|---|
主題 | 弘法遊記 |
子主題 | 遊記, 印度 |
文章體裁 | 散文 |
關鍵詞 | 印度 |
讀者 | 真佛行者, 一般讀者 |
佛學級別 | 0 |
修行級別 | 0 |
內容簡介: 一次重返佛教聖地的旅程,一個行腳僧追本溯源的尋根之旅~
印度,一個擁有古老靈魂的國度,它曾是世界古文明的搖籃,也曾是佛教的發源聖地。這裡有名聞遐邇的「泰姬瑪哈陵」,有乘載印度人千百年生命之水的母親之河「恒河」,它風情萬種、美麗滄桑,歷史的更迭、文化的交替、宗教的興衰,每一步走過的足跡,都給了這片靈性的土地,另一番的景致與風貌…
佛教徒一生中最嚮往的地方…
而印度的八大聖地,對許多佛教徒而言,更是一生中最嚮往的地方。藍毗尼園、鹿野苑、菩提迦耶、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這些地方,曾是佛陀的家鄉、佛陀成道處,有著聖者一生的行跡。大多數佛教徒來這,無非是想借此感受佛陀當年修道的歷程,並以行動表達對聖哲永恆的懷思,但除了這些呢?關於佛陀生前的種種故事,您是否有著更大的好奇?
尋找二百五百多年前,更多的線索…
「右(月劦)生、初生行走、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佛陀降生的秘密,究竟有多少是「真實」,有多少是「夢幻」?作者說因為經典撲朔迷離,所以他要到天竺(印度),尋找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更多線索,尋找自己的過去與宿命…,帶著這樣的疑問與緣起,作者一行人出發印度,尋著聖跡走訪佛陀的一生,而一路上的線索、哲思、交會與奇遇,則編織成了這本難得的筆記《天竺的白雲》。
智慧的花朵落入自在的心湖~活佛行腳的拾穗
想不想知道當年佛陀的故鄉,如今是如風貌?今昔對比、如夢似幻中,為何常讓人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想不想知道「恒河沙數」的「恒河」,為何能洗滌印度人的靈魂?佛教八大聖地,每年朝訪者絡譯不絕,作者心中的感懷與印象,與匆匆一瞥的遊客有何不同?又是什麼樣因緣,促成他多年後廣傳殊勝的「時輪金剛法」,其中契機何在?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再回到二千五百年前,親炙聖賢,但在已逝的時光中,尋找「真實的答案」,或許就是這本《天竺的白雲》,所要獻給所有讀者的。
宣傳視頻:
序: 夢與真實(代序)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裡,我發現到一個問題,一個宗教家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才是「真實」?什麼才是「夢幻」?
基督教的《聖經》。
佛教的《大藏經》。
天主教的《玫瑰經》。
回教的《可蘭經》。
......等等。
宗教家處在這個時代,因為經典中的記載,反而處境會十分的尷尬,現在問題來了,經典內的事蹟,有多少是夢幻的部份?有多少是真實的部份?或者全部真實?或者令人驚駭的答案,全部都是虛構?更有人以為,虛構的部份或許是真實,或真實的部份或許有假的,這些經典的作者是小說家?
我是密教行者,曾親自進入「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對經典內「超科學」的事蹟會比其他人更容易了解。我不認為懷疑經典是一種錯誤,反而我認為是求證的精神。
我先簡單舉一個例子來說:
《聖經》記載,耶穌的母親是「處女懷胎」而生下耶穌。
處女懷胎?
是夢?
是真實?
是小說?
好了,我們撇開基督教的不談,我們談談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佛陀的出生,更是「超科學」——
《佛本行集經》卷第七:「菩薩正念,從兜率下,託淨飯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脇住已。是時大妃於睡眠中,夢見有一六牙白象,其頭朱色,七支拄地,以金裝牙,乘空而下,入於右脇。」
這是講摩耶夫人的夢,於是淨飯王召八大占夢婆羅門師,這婆羅門師說:
若母人夢見,日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必作轉輪王。
若母人夢見,月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諸王中最勝。
若母人夢見,白象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三界無極尊。
能利諸眾生,怨親悉平等,
度脫千萬眾,於深煩惱海。
這個占夢婆羅門師說得不錯,釋迦牟尼佛果然成就人天的大導師。
(這是夢的部份,我們可以不必理會)
然而佛陀的誕生是真實的部份了,經典中記載:「佛陀從右脇而生,生後無人扶持,於四方各行七步,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玆而往,生分已盡。』隨足所蹈,出大蓮花。二龍踊出,住虛空中,而各吐水,一冷一煖,以浴太子。」
今之世人,很不容易接受這一段記載:
第一、右脇生,右脇怎麼生?
第二、初生便能行走?
第三、口能言說?
第四、足生蓮花?
第五、何方龍來?
第六、龍吐水,一冷一煖,怎知道?
(這是佛陀出生真實的部份,但,真實的部份仍然像夢幻)
關於右脇生,在印度古文獻中記載:〈大梵天創造論〉—婆羅門是大梵天的口中出生,王族是大梵天的右脇出生,庶民是大梵天的腹中生出,奴隸是大梵天的足底出生。
因而,釋迦牟尼佛是摩耶夫人右脇中生出,有一點點理論上的根據,然而,理論歸理論,真實歸真實。我現在對經典的作者,寫作的過程深感興趣。
由於經典撲朔迷離,吸引我一步又一步的走進他們的世界,所以,我要到天竺(印度),尋找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更多線索,我要尋找我自己的過去與宿命。
因為我到天竺,所以——
真實的可能變成虛構。
夢想的也可能成為真實。
目錄:
導讀: